主編:周惠民
定價:新台幣350元整
簡介:
部分國際關係學者將國際秩序定位為無政府狀態,堅稱國家為主權的擁
有者,其上
不再有太上政府,以防止國家實權被剝奪。然而,我們依然可發現在無
政府狀態之
下,各類國家衝突、國際戰爭此起彼伏,實際上國際秩序並非井然有
序。本書立基
外交檔案的實證研究,循著近兩百年來全球在帝國殖民運動、兩次世界
大戰、冷戰
美蘇對抗所起的變局,深入探討晚清庚辛兩宮回鑾始末、一戰中國對戰
俘的處理、
英國處置廣東海盜對策、中東路事件與國際調解、二戰後海關復員與折
衝、琉僑在
台政治活動考察、世衛中國代表權的爭奪等面向,多元觀察國際秩序的
變動,與深
層地探究中國外交的縱橫捭闔。
《國際秩序與中國外交的形塑》目次
周惠民 序 i
許峰源 國際秩序變動下的中國外交史研究 ii
呂慎華 庚辛之際中國恢復秩序的努力──
以兩宮回鑾問題為核心的考察 1
蔡振豐 中國設立俘虜收容所之研究(1914-1920) 69
應俊豪 亟思反制:
1920年代後期英國處理廣東海盜政策之轉向 107
王文隆 中東路事件期間國民政府尋求國際調解的嘗試 163
張志雲 中國海關的關員審查和戰後復員(1943-1945) 189
楊子震 戰後東亞國際秩序與中華民國對琉球群島政策──
以在臺琉僑的政治運動為中心 221
許峰源 世界衛生組織中國代表權爭議始末 (1948-1972)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