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李居(Hsiao, Li-Chu)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
現任:國史館協修
Associate Researcher, Academia Historica
研究主題:中日關係
參與計畫議題及內容:
國立政治大學人文中心「中外關係與近現代中國的形塑」研究團隊成員。
學位論文:
博士論文:蕭李居,〈合作或衝突-防共問題糾結下的中日關係(1928-1945)〉
碩士論文:蕭李居,〈日本的戰爭體制-以興亞院為例的探討(1938-1942)〉,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專書:
(合撰)
1. 2015.07 蕭李居,「第六章 盧溝橋事變與戰爭的爆發」,呂芳上主編,蔣永敬等合撰,《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和戰抉擇》,臺北:國史館,2015年7月。頁391-480。
2. 2015.07 蕭李居,「第六章第一節 日本的新策略:尋找分治中國的『戰爭合作者』」,呂芳上主編,胡平生等合撰,《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戰時社會》,臺北:國史館,2015年7月。頁415-436。
3. 2012.12 蕭李居「戴笠與特務處情報工作組織的開展」,吳淑鳳等合撰,《不可忽祝的戰場-抗戰時期的軍統局》,臺北:國史館,2012年12月。頁1-34。
會議論文:
(近五年)
1. 2015.12. 蕭李居,〈戰時中國保障人身自由法令的制定〉,呂芳上主編,《戰爭的歷史與記憶(2):戰時政治與外交》,臺北:國史館,2015年12月。
2. 2014.12. 蕭李居,〈由「五五憲草」的制定看戰前蔣中正對民主憲政的理解〉,「國史館103年度修纂人員學術討論會」,臺北:國史館修纂處,2014年12月25日。【未出版】
3. 2014.10. 蕭李居,〈戰爭宣傳-日本《日支事變寫真實記》的圖像敘事〉政治大學人文中心主辦,「影像與史料:影像中的近代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2014年10月11日。【未出版】
4. 2014.06. 蕭李居,〈蔣中正與遷臺初期的敵後宣傳-以特種作戰部隊政治作戰為例〉,收入於黃克武主編,《同舟共濟:蔣中正與1950年代的臺灣》,臺北:中正紀念堂,2014年6月,頁263-291。
5. 2013.12. 蕭李居,〈歷史紀錄片的影視史料應用分析:以國史館出版的紀錄片為例〉,劉維開主編,《影像近代中國》,臺北:政大出版中心,2013年12月,頁213-230。
6. 2013.12. 蕭李居,〈應戰不求戰:國民政府對盧溝橋事變的和戰抉擇〉,「第二次世界大戰背景下的中日戰爭-中日戰爭國際共同研究第五次會議」,重慶: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等,2013年9月14-15日。【未出版】
7. 2012.12. 蕭李居,〈中日戰爭初期陶德曼調停與防共問題〉,國史館主辦,「國史館101年度修纂同仁學術討論會」,2012年12月25日。【未出版】
期刊論文:
(近五年)
1. 2014.12. 蕭李居,〈應戰不求戰:國民政府對盧溝橋事變的和戰抉擇〉,收入於《抗日戰爭研究》2014年第4期,北京:2014年12月。
2. 2014.06. 蕭李居,〈遷臺初期蔣中正建構政軍體制的起點-設置國防會議訓令解析〉,收入於《國史研究通訊》,第6期,2014年6月,頁213-221。
3. 2014.03. 蕭李居,〈中日華北「防共協定」與1936年日本對華政策〉,《國史館館刊》,第39期,2014年3月,頁49-82。
4. 2013.12. 蕭李居,〈1960年代臺北賓館的東北亞外交餐宴之研究〉,收入於《臺北文獻》,直字第186期,2013年12月,頁79-102。
5. 2012.09. 蕭李居,〈戴笠與特務處情報工作組織的開展〉,《國史館館刊》,第33期,2012年9月,頁1-32。
6. 2012.07. 蕭李居,〈中日外交談判述略(1935-1936)〉,收入於《抗戰史料研究》,2012年第1輯,北京:2012年7月,頁122-138。
7. 2012.06. 蕭李居,〈蔣中正對「多田聲明」的因應態度〉,《國史館館刊》,第32期,2012年6月,頁85-120。
8. 2009.11. 蕭李居,〈變調的國民政府:汪、日對新政權正統性的折衝〉,《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32期,2009年11月,頁12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