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事】尤淑君副教授簡介
 2016-05-02 |
尤淑君(Yu, Shu-Chun),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碩士、博士。現任浙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主題以明清政治文化史為主,並延
伸到中國近、現代外交史。主要關注禮學、皇權正當性及天下秩序原理等課題。撰有2本專書《名分禮秩與皇權重塑:大禮議與嘉靖政治文化》、《賓禮到禮賓—外使覲見與晚清涉外體制的變化》與多篇期刊論文。先後獲得浙江省高等學校第七屆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競賽優秀獎浙江大學董氏著作獎二等獎、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學特別貢獻獎、浙江省社科聯第八屆青年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浙江省第十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尤淑君(Yu, Shu-Chun)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博士
Ph. D. , Department of History,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現任:浙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History, Zhejiang
University
Doctoral Supervisor
研究主題:清代華夷觀與天下秩序的重構、明清對外關係史
參與計畫議題及內容:
1. 201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案(第二批),蔣介石資料資料庫建
設,子課題負責人
2. 浙江省省社聯2015年第一批文化研究工程課題:紹興商會檔案整理
18冊,子課題負責人
3. 2013年大陸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清代華夷觀與天下
秩序的重構研究》,2013.4-2015.5,1/1 項目號:13YJC770061。
4. 2013年浙江省教育廳科研專案,2013-2015,1/1項目號:
Y201329426。
5. 2014-2015年紹興商會檔案校點專案(1947年),2014-2015年,項
目號:2-2050205-13-001。
學位論文:
1. 2011. 尤淑君,〈從賓禮到禮賓—外使覲見與晚清涉外體制的變
化〉,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2011年。
2. 2005. 尤淑君,〈名分禮秩與皇權重塑—大禮議與明嘉靖朝政治文
化〉,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05年。
專書:
1. 2013. 尤淑君,《賓禮到禮賓—外使覲見與晚清涉外體制的變化》,
東方歷史學術文庫叢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
2. 2006. 尤淑君,《名分禮秩與皇權重塑:大禮議與嘉靖政治文
化》,政大史學叢書15,臺北:政治大學歷史系,2006年。
會議論文:
1. 2015.10.尤淑君〈1895-1949年中國官民對臺灣的認識及其變
化〉,《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7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發表於廣東廣州
中山大學,2015年10月。
2. 2015.07. 尤淑君,〈從迎立之爭論南明弘光政權的失敗〉,「南明
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於貴州安龍縣,2015年7月上旬。
3. 2015.01. 尤淑君,〈「華夷之辨」與清代朝鮮的事大政策〉,「近
代中國外交的大歷史與小歷史」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人文中
心,2015年1月30日。
4. 2014.11. 尤淑君,〈從傅秉常日記看中蘇關係的變化(1943-
1945)〉,《第五屆近代中外關係史》,北京,2014年11月22-23日。
5. 2014.08. 尤淑君,〈戰後中國對外蒙獨立的處置及其影響(1945-
1961)〉,「全球視野下的近代中國史」國際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二十世紀中國史學會(HSTCC)主辦,2014年8月11-13
日。
6. 2014.08. 尤淑君,〈天有二日:明清琉球的華夷觀與多重歸屬〉,
《第二屆「東亞秩序與近代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長春,2014年8月
23-24日。
7. 2014.06. 尤淑君,〈蔣介石與1945年外蒙古問題〉,蔣介石與抗
日戰爭第三屆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討會,發表于浙江大學,2014年6月。
8. 2014.05. 尤淑君,〈蔣介石與抗戰前後的外蒙古問題〉,蔣介石與
抗日戰爭工作坊,發表於杭州三台山莊,2014年5月9日。
9. 2013.12. 尤淑君,〈從汗國到帝國:後金清初賓禮制度的更定〉,
2013年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2013年12月5-7
日。
10. 2013.10. 尤淑君,〈臺灣鄉鎮志的發展、運作及其實務問題〉,
「第三屆中國地方誌學術年會—兩岸四地方誌文獻學術研討會」,廣東東
莞,2013年10月8-12日。
11. 2013.09. 尤淑君,〈從《臺灣通史•經營紀》論連橫的史家筆
法〉,連橫先生學術研討會,浙江杭州,2013年9月27-29日。
12. 2013.04. 尤淑君,〈蔣介石與琉球歸屬問題〉,「蔣介石與近代
中國研究中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杭州:浙江大學,2013年4月)。
13. 2012.11. 尤淑君,〈華夷觀與清代前期的賓禮〉,「第四屆近代
中外關係史國際學術討論會」(杭州:浙江師範大學,2012年11月)。
14. 2012.06. 尤淑君,〈從《蔣介石日記》論1927年的訪日問題〉,
「第二屆蔣介石國際研討會」(杭州:浙江大學歷史系,2012年6月8
日)。
15. 2009.08. 尤淑君,〈明初的北平行都司〉,「第十三屆明史國際
研討會」,(湘潭:湖南湘潭社會科學聯合會,2009年8月10日)。
16. 2009.07. 尤淑君,〈中朝水陸通商章程〉的宗藩體制爭議〉,
「東亞近代國際史研討會—日台青年學者論壇」(臺北:政治大學歷史
系,2009年7月25日)。
17. 2007.09. 尤淑君,〈《革命評論》的政治主張〉,「第八屆兩岸
三地歷史學研究生論文發表會」(杭州:浙江大學邵逸夫會議廳,2007年
9月13日)。
18. 2005.12. 尤淑君,〈從朱昌祚之死看清初圈地問題〉(北京:中
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第四屆青年學者論壇,2005年12月24日)。
19. 2005.07. 尤淑君,〈嘉靖朝禮制改革的政治文化意義〉,「中國
歷史學會研究生論文發表會」(臺北:中國歷史學會,2005年7月16
日)。
20. 2004.09. 尤淑君,〈明倫大典的政治文化意義〉(南京:南京大
學歷史系,2004年9月)。
21. 2002. 尤淑君,〈校場口事件〉,「現代化與國際化進程中的中國
社會變遷—第三屆兩岸三地歷史學研究生論文發表會」(上海:復旦大
學,2002年)。
期刊論文:
1. 2015.12尤淑君,〈駐台美軍與台美《在華美軍地位協定》〉,《軍
事歷史研究》,2015年第6期,第91-101頁。
2. 2015.6尤淑君,〈明末清初琉球的朝貢貿易與其多重認同觀的形
成〉,《世界歷史》,2015年第3期(2015年6月),第4-19頁。(一級
期刊)
3. 2015.4尤淑君,〈“華夷之辨”與清代朝鮮的事大政策〉,《山東社
會科學》2015年第4期(2015年4月),第92-104頁。
4. 2015.3尤淑君,〈蔣介石與1945-1952年的外蒙古獨立問題〉,
《抗日戰爭研究》,2015年第1期(2015年3月),第124-141+160页。
5. 2014.12. 尤淑君,〈從趙太妃之薨論清政府對朝鮮的名分控制〉,
《清史研究》,2014年第4期。
6. 2014.12. 尤淑君,〈從汗國到帝國:金至清初的賓禮更定〉,《故
宮學術集刊》,(2014年12月)。
7. 2014.10. 尤淑君,〈從《申報》覲事報導論同治、光緒年間對“與
國”定義的轉變〉,《史林》,2014年第5期,頁69-80。
8. 2014.08. 尤淑君,〈論1927年蔣介石的訪日問題〉,《民國檔
案》,2014年第3期(2014年8月),頁108-116。
9. 2014.07. 尤淑君,〈晚清中外官員的往來儀節問題〉,《齊魯學
刊》,2014年第4期(2014年7月),頁46-54。
10. 2014.05. 尤淑君,〈甲午戰爭後的中朝關係〉,《山東社會科
學》,2014年第5期(2014年5月),頁26-35。獲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
中心複印報刊資料K3《中國近代史》2014年第7期(2014年7月)全文轉
載。
11. 2013.09. 尤淑君,〈接待俄使之異:論清朝對俄政策的變化〉,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3年第3期(2013年9月),第55-67頁。獲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K24《明清史》2013年第12期
(2013年12月)全文轉載。獲《新華文摘》2014年第2期(2014月1
月),論點摘編第165頁。
12. 2013.08.尤淑君,〈清總理衙門刊印《聘盟日記》考〉,《歷史檔
案》,2013年第3期(2013年8月),頁102-109。
13. 2013.08. 尤淑君,〈臺灣鄉鎮志的發展、運作及其實務問題〉,
《臺灣研究》,2013年第4期(2013年8月),頁58-64。
14. 2013.08. 尤淑君,〈“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究”中青年學者學術研
討會綜述〉,《民國檔案》,2013年第3期,頁142-143。
15. 2013.07.尤淑君,〈戰後臺灣當局對琉球歸屬的外交策略〉,《江
海學刊》,2013年第4期,第155-164頁。獲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複印報刊資料D424《台、港、澳研究》2013年第5期全文轉載。又獲中國
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K4《中國現代史》2013年第11期
(2013年11月)全文轉載,頁126-137。2014年8月本篇文章獲浙江省社
科聯第八屆青年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16. 2013.05.尤淑君,〈《出使條規》與蒲安臣使節團〉,《清史研
究》,2013年第2期,頁143-151。
17. 2013.01. 尤淑君,〈客禮概念與同治朝的覲禮之爭〉,《東華人
文學報》,22(2013.01,花蓮),頁71-105。
18. 2012.12. 尤淑君,〈書評:城地孝,《长城と北京の朝政》〉,
《新史學》,23:4(2012.12,臺北),頁247-256。
19. 2011.06. 尤淑君,〈北平行都司的設置、內徙及其影響〉,《政
大史粹》,20(2011.06,臺北),頁1-50。
20. 2008.12. 尤淑君,〈書評:小野和子《明季党社考:東林党と復
社》〉,《明代研究》,11(2008.12,臺北),頁175-183。
21. 2008.06. 尤淑君,〈德國與日本對二戰戰爭責任認知的比較〉,
《政大史粹》,14(2008.06,臺北),頁117-168。
22. 2007.06. 尤淑君,〈從剿拳到撫拳:淶水教案之始末及其影
響〉,《政大史粹》,12(2007.06,臺北),頁1-41。
23. 2006.12. 尤淑君,〈《定陵注略》校讀〉,《明代研究》,
9(2006.12,臺北),頁141-188。
24. 2006.06. 尤淑君,〈從楊廷和到嚴嵩:嘉靖朝內閣首輔的權力交
替〉,《政大史粹》,10(2006.06,臺北),頁29-88。
25. 2005.12. 尤淑君,〈從朱昌祚之死看清康熙朝的圈地問題〉,
《政大史粹》,9(2005.12,臺北),頁37-87。
26. 2005.12. 尤淑君,〈大禮議的名分意義〉,《明代研究》,
8(2005.12,臺北),頁67-98。
27. 2003.12. 尤淑君,〈簡介吳智和教授編《明史研究專刊》第十四
期〉,《明史研究通訊》,6(2003.12,臺北),頁165-169。
專書論文:
1. 2015.8尤淑君,《论什么是最好的历史学》,裴宜理 (Elizabeth
J.Perry)、陈红民编:《什么是最好的历史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
社,2015年。
2. 2014.11尤淑君,〈從《臺灣通史•經營紀》論清王朝對臺灣的治
理〉,《臺灣通史研討會論文集》,收入《台灣通史與連氏家族》,北
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11月,第53-62頁。
3. 2013.11. 尤淑君,〈從剿拳到撫拳:淶水教案及其影響〉,收入陳
紅民主編《浙大史學精粹》,杭州:杭州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頁
71-93。
4. 2008. 尤淑君,〈《革命評論》的政治主張〉,唐啟華(編),
《兩岸三地歷史學研究生研討會論文選集(2007)》(臺北:政治大學歷
史系,2008),頁311-333。
5. 2005. 尤淑君,〈明倫大典的政治文化意義〉,胡春惠、薛化元編
《中國知識份子與近代社會變遷》(臺北:政治大學歷史系,2005),頁
283-308。
6. 2003. 尤淑君,〈試論二戰前蘇聯外交政策之雙重性〉,《陳百年
先生學術論文獎論文集(四)》(臺北:陳百年先生學術基金會、政大文
學院編印,2003),頁63-96。
7. 2003. 尤淑君,〈校場口事件〉,《現代化與國際化進程中的中國
社會變遷—第三屆兩岸三地歷史學研究生論文集》(上海:復旦大學、珠
海書院出版,2003)。
其他:
1. 2014.09. 尤淑君,〈書評:陳維新,《清代對俄外交禮儀體制及藩
屬歸屬交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85(2014年9
月),第249-253頁。
2. 2012.12. 尤淑君,〈書評:城地孝,《長城と北京の朝政》〉,
《新史學》,23:4(臺北,2012.12),頁247-256。
3. 2008.12. 尤淑君,〈書評:小野和子《明季黨社考:東林黨と復
社》〉,《明代研究》,11(臺北,2008.12),頁175-183。
參考網址: http://mypage.zju.edu.cn/yushuchun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