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頁 > 現代中國的形塑研究計畫> 文學與藝術的現代轉化與跨界研究> 學術活動> 殖民與性別 新書發表展現跨東亞關懷
計畫簡介成員介紹學術活動
  文學與藝術的現代轉化與跨界研究


殖民與性別 新書發表展現跨東亞關懷
2015-03-06
人文中心頂大團隊「文學與藝術的現代轉化與跨界研究」14日在台北國際書 展舉行「殖民與性別座談會──《殖民地與都市》新書發表」,透過國立政 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吳佩珍和助理教授紀大偉的對談,希望讓在場 聽眾更能夠理解這本書的意旨與內涵。

《殖民地與都市》是本校台文所教授陳芳明主持的「文學與藝術的現代轉化與跨界研究」團隊,集結101年研討會的成果正式出版。為配合國際書展,特別邀請台文所助理教授紀大偉與副教授吳佩珍進行座談,以饗讀者並進行交流。

20150214_01.JPG

紀大偉在開場時就說明,台灣是一個經過非常多政權殖民的島嶼,這是台灣的特殊性,也開啟了台灣與能夠與世界對話的多樣視角。

吳佩珍接著指出,在台灣一講到殖民的問題,最直接可能會聯想到我們和日本的關係。在1895年到1945年,台灣是日本的殖民地。為什麼日本可以在1895年的時候可以變成這種帝國主義、近代化的國家?

吳佩珍說明,日本在1868年明治維新的時候就開始往近代化方向去發展,1894年跟中國發生甲午戰爭,1905年又在日俄戰爭中打敗俄國,這不僅在亞洲是一件大事,也震驚了世界,更是奠定日本晉身近代國家的非常重要的契機。

20150214_02.JPG

然而近代化這件事情,是一把兩面的刀刃。表面上日本打敗了兩個大國,非常光鮮亮麗,可是其實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因為戰爭的關係,日本跟英國借了非常多的國債。債台高築,整個國家進入了財政的困難,直接衝擊的當然就是一般的庶民。 

而台灣的現代化過程當中也是一樣,整個都市似乎非常光鮮亮麗。但可以看到台灣的新文學作者像楊逵等人,呈現出糖廠的建立,農民如何被殖民者剝削等等。當然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新文學裡寫的現代性都市,像翁鬧就呈現了台北這種島都的紙醉金迷。

紀大偉則為在場聽眾解釋,《殖民與都市》的書名有其特別之處,因為其所指的都市並不是只有一個,而是有好幾個。不僅是台北,也包括討論東京如何殖民台北。同時也涵括了日本殖民時的漢城(即首爾),如何和台北有相近的地方

當然,台灣內部的問題在書裡有非常精彩的討論。比如以前的台語片流行台北與高雄通車的愛情故事,這是很現代化的事情,同時也是殖民的遺產,即日本將台灣鐵路化,才會有這樣的場景出現。

紀大偉同時指出,性別的研究如婦女的課題、女性就業的問題、女工、貧窮女性、同性戀、跨性別等這些弱勢議題都是未來團隊研究者要努力的方向。

在座談會的最後,紀大偉和吳佩珍都認為,台灣經歷了許多外來政權的統治,很多資料與當時群眾的內心都潛伏在文學作品裡。而研究者勢必要認真挖掘,讓現在的社會大眾再一次了解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