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粉絲專頁
YouTube頻道
政治大學
中文
English
標題
全文
標題
查詢
Previous
Next
中心訊息
最新消息
關於中心
組織章程
出版品
專書
中國遠征軍與
第二次世界大戰研究計畫
計畫介紹
107年學術活動
108年學術活動
成果發表會
中華文明的體與用
研究計畫
易數藝術:商道與史識的對話
蔣中正總統檔案
事略稿本出版計畫
計畫介紹
新書發表會
事略大講堂
尋求歷史座標點計畫
計畫介紹
104年學術活動
105年學術活動
106年學術活動
現代中國的形塑研究計畫
計畫介紹
史學現代脈絡下的中國史書寫──以唐宋變革議題為中心
少數民族與現代中國的形塑
中國認同與現代國家的形成
形塑現代中國的日常生活
現代中國宗教的形塑
文學與藝術的現代轉化與跨界研究
明清中國社會變遷與其當代遺產
從影像看二十世紀中國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形塑
中外關係與近現代中國的形塑
現代中國與國際體系
近代中國檔案管理之變遷與發展
短期研訪學人
現代中國的形塑:成果發表系列活動
《中華民國發展史》
撰寫計畫
研究團隊
計畫介紹
學術發展
政治與法制
經濟發展
社會發展
文學與藝術
教育與文化
廣宣活動
學術會議
中華民國發展史大事記
書寫你我小故事‧刻畫百年大歷史
中國近現代資料檔案中心
介紹
中華救助總會檔案
蔣中正先生講座
活動緣起
102年
103年
關鍵年代系列工作坊
難忘的關鍵年代:1945-1949
八二三砲戰
故宮文物南遷
黃金檔案──1949年黃金運臺解密
政大八十八週年
校慶活動
中華救助總會數位檔案資料庫啟用典禮暨座談會
國際冷戰研究團隊籌組工作坊
摶風講座
「現代中國的形塑」
人文通識
課程介紹
課程預錄影片
合作交流
學術單位
學術網站連結
近現代史中外文網站
聯絡我們
聯絡資訊
所在位置
首頁
>
現代中國的形塑研究計畫
>
文學與藝術的現代轉化與跨界研究
>
計畫簡介
>
「翻譯東亞」研討會報導
|
計畫簡介
|
成員介紹
|
學術活動
|
文學與藝術的現代轉化與跨界研究
「翻譯東亞」研討會報導
2016-06-02
本團隊計畫主持人陳芳明教授表示,所謂的「翻譯」,不單是指外文翻譯成中 文、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事實上,不同各地的美學,用中文表達出來的時候, 它本身就是個「翻譯」。
國立政治大學人文中心頂尖大學團隊「文學與藝術的現代轉化與跨界 研究」, 於2016年1月8日星期五,政大百年樓一樓演講廳舉行「翻譯 東亞」研討會。共有七位團隊老師發表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人文中心頂尖大學團隊「文學與藝術的現代轉化與跨界研究」,於2016年1月8日星期五,政大百年樓一樓演講廳舉行「翻譯東亞」研討會。邀集本校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陳芳明、副教授吳佩珍與助理教授紀大偉,以及外校老師郝譽翔、王婉容、劉正忠、邱雅芳、王君琦等七位研究團隊成員發表論文。
本團隊計畫主持人陳芳明教授表示,所謂的「翻譯」,不單是指外文翻譯
成中文、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事實上,不同各地的美學,用中文表達出
來的時候,它本身就是個「翻譯」。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郝譽翔透過比較蔣光慈與馬爾羅
(Andre Malraux)的上海書寫,指出了1920年代一東方一西方的知識份
子的左翼想像。接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劉正忠從「詩學本
位」出發,思考作為詩人詩歌創作內在動力,作為各種詩學因素角力場的
「抒情」課題。
而本校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吳佩珍從秋田雨雀、田漢與吳坤煌的戲劇活
動觀察1920年代至1930年代之間東亞左翼文藝思潮的擴散過程。在同場
次中,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副教授王婉容研究台灣及菲律賓
的社區劇場,她觀察到在現今全球化浪潮之下,這些社區劇場傳達出台灣
與菲律賓的後殖民文化抵抗的訊息。
至於本校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紀大偉則主張「同志文學史是台灣的發
明」。他認為同志文學史是一種介入主流的歷史,不但證明主流霸權之下
的弱勢一直堅忍存在,而且質疑了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文學歷史常識。國立
聯合大學臺灣語文與傳播學系副教授邱雅芳隨後以「翻譯」的角度,比較
叢甦兩部創作時間相隔近二十年的短篇小說〈雨〉(1958)與〈百老匯
上〉(1976)。這兩部作品皆探討到華人(女性)對性的態度和認知。
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副教授王君琦以活躍於台灣五○年代末期、六
○年代初期的電影明星白蘭作為觀察中心。透過白蘭的跨域明星身分及狀
態檢視當時的跨域電影實踐與地緣政治的意識形態之間的關係。最後團隊
主持人陳芳明表示,經過這場會議,我們能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出台灣文學
的豐富性,聽眾的踴躍出席,也就肯定了團隊老師的研究成果,。
Copyright© 2023政大人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