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網站導覽
粉絲專頁
YouTube頻道
政治大學
中文
English
標題
全文
標題
查詢
Previous
Next
中心訊息
最新消息
關於中心
組織章程
出版品
專書
中國遠征軍與
第二次世界大戰研究計畫
計畫介紹
107年學術活動
108年學術活動
成果發表會
中華文明的體與用
研究計畫
易數藝術:商道與史識的對話
蔣中正總統檔案
事略稿本出版計畫
計畫介紹
新書發表會
事略大講堂
尋求歷史座標點計畫
計畫介紹
104年學術活動
105年學術活動
106年學術活動
現代中國的形塑研究計畫
計畫介紹
史學現代脈絡下的中國史書寫──以唐宋變革議題為中心
少數民族與現代中國的形塑
中國認同與現代國家的形成
形塑現代中國的日常生活
現代中國宗教的形塑
文學與藝術的現代轉化與跨界研究
明清中國社會變遷與其當代遺產
從影像看二十世紀中國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形塑
中外關係與近現代中國的形塑
現代中國與國際體系
近代中國檔案管理之變遷與發展
短期研訪學人
現代中國的形塑:成果發表系列活動
《中華民國發展史》
撰寫計畫
研究團隊
計畫介紹
學術發展
政治與法制
經濟發展
社會發展
文學與藝術
教育與文化
廣宣活動
學術會議
中華民國發展史大事記
書寫你我小故事‧刻畫百年大歷史
中國近現代資料檔案中心
介紹
中華救助總會檔案
蔣中正先生講座
活動緣起
102年
103年
關鍵年代系列工作坊
難忘的關鍵年代:1945-1949
八二三砲戰
故宮文物南遷
黃金檔案──1949年黃金運臺解密
政大八十八週年
校慶活動
中華救助總會數位檔案資料庫啟用典禮暨座談會
國際冷戰研究團隊籌組工作坊
摶風講座
「現代中國的形塑」
人文通識
課程介紹
課程預錄影片
合作交流
學術單位
學術網站連結
近現代史中外文網站
聯絡我們
聯絡資訊
所在位置
首頁
>
現代中國的形塑研究計畫
>
形塑現代中國的日常生活
>
學術活動
>
99年7月23日 形塑現代中國的日常生活會議
|
計畫簡介
|
成員介紹
|
學術活動
|
形塑現代中國的日常生活
99年7月23日 形塑現代中國的日常生活會議
2012-09-11
本次例會由呂紹理老師進行主題報告。呂紹理老師提出之後研究構想與過去研究的成果。
呂老師先闡述清代帶入西方曆法、計時單位及計時工具,其趨勢為時間單位細微化與計時工具體積微小化。自中華民國成立後,採取新時間系統,即標準時間採用,在社會學研究多將時間視為規訓身體的工具,然地域集中在城市地區,難以窺見其他地區的新時間系統互動。時間討論分數層次,其一為時間對身體馴化以及因共同時間系統產生出的社會秩序,小群體各有不同規律,而由國家頒訂的時間系統串連起來。其二在社會心理學研究關注各個小群體因不同時間系統產生出不同社會秩序、社會網絡及認同,其三為孤立社會秩序透過網絡交互作用的摩擦與磨合,特別是火車時刻表出現,使空間所造成的時間分疏化有互動機會,再者亦須注意網絡形成對時間感與空間感的變化,即速度感與生活節奏。時間系統亦影響節慶與國民形塑、國家統合。再者時間研究對生活經驗如何串連、過去記憶的安排方式以及國家在教育中介入,探討一般人的生活經驗記憶結構。由於時間研究極為廣泛,必須對空間限制,將研究類型化為沿海與內陸城市的比較,特別是鄉村的時間系統建構,然必須視資料情況而定,如農村調查的資料。
Copyright© 2023政大人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