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頁 > 現代中國的形塑研究計畫> 形塑現代中國的日常生活> 學術活動> 101年3月30日 形塑現代中國的日常生活例會
計畫簡介成員介紹學術活動
  形塑現代中國的日常生活


101年3月30日 形塑現代中國的日常生活例會
2012-09-04

右二為左玉河教授 The Second person from Right Is Professor Zuo Yu He
101年3月30日 形塑現代中國的日常生活例會 本次例會邀請到左玉河老師演講〈興起與瓶頸:中國大陸社會文化史研究反思〉, 探討大陸史學界之社會文化史研究的興起、發展與現況,並提出左老師個人的反思 與困惑。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季陶樓340415室


March 30 2012 Regular Meeting on The Shaping of daily
lives in modern China

May 29, 2012


On March 30, 2012 the regular meeting on The Shaping of
daily lives in modern China has invited Professor Zuo Yu He
to talk about the “Reflections on the Shaping of Daily Life
in Modern China”. This meeting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Continental historians.

Venue: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 Tao Building, Room
340 415

中國文化史的新趨勢是在90年代後之社會文化史的興起。文化史主要研究社會的精神領域,社會史主要研究社會生活領域,二者各有所重,可乎相補充。首先提出兩者結合的是劉志琴,「社會文化特質」、「民族文化心理」作為研究重心的基本思想思路已形成,並組織編纂《近代中國社會文化變遷錄》。經過多年累積後學術界得到的共識,將之定義為「一門社會史和文化史相結合的新興交叉學科,要綜合運用歷史學、社會學、文化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心理學等人文社會科學方法,研究社會生活、大眾文化和思想觀念相互關係變遷歷史的史學分支學科」。此一概念提出後,開始有不少學者投入。我認為凡是從文化社會史的視角來研究歷史上的社會問題,用社會學的方法來來研究文化問題者,皆可稱之。與人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變化的情況都是,而且一定要從「生活」層面上升到「文化」層面。這種對下層民眾食衣住行變化與社會表象的分析,也可返映顯示出具體社會生活面相上呈現的觀念變化。
社會文化史研究到底有沒有一套自己的理論和方法?目前為止,尚未形成具典範意義的理論方法與出現深入專精的典範之作,發展面臨瓶頸問題。除了大膽運用創新西方新文化史理論方法進行嘗試之作外,應鼓勵推出能夠體現中國社會文化史方法的系統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