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頁 > 現代中國的形塑研究計畫> 少數民族與現代中國的形塑> 學術活動> 2019.5.18 金漢雄博士演講紀實
計畫簡介成員介紹學術活動
  少數民族與現代中國的形塑


2019.5.18 金漢雄博士演講紀實
2019-07-02
時間:2019年5月18日(星期六)14:00-17:00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綜合院館北棟270304教室

講題:When Nāgas Prevail Over Arid Pasturelands: A Study of Multifaceted Roles of Tibetan Rainmaking Rituals in Pre-modern Chinese Inner Asia

講者:金漢雄(Kim Hanung)(漢學研究中心獎助博士後研究人員/美 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博士)

臺灣內陸歐亞學會於5月18日,邀請金漢雄博士蒞校主講“When Nāgas Prevail Over Arid Pasturelands: A Study of Multifaceted Roles of Tibetan Rainmaking Rituals  in Pre-modern Chinese Inner Asia”。

祈雨儀式在藏地的傳播,源於笨教傳統、寧瑪典籍及格魯派高僧大德。格魯派對祈雨儀式的認識始於宗喀巴,在松巴堪布文集最後一卷〈祈雨祈晴等的教導〉又再次體現出其重要性。藏文史書有關於祈雨儀式經常是空泛的描述,較為具體是在《第13世達賴喇嘛傳》裡記載的1888年旱災及其祈禳儀式,另外現代有些人類學的調查,也豐富了吾人對祈雨儀式的了解。或許透過對於後藏拉孜縣及青海樂都縣祈雨儀式的實際調查,可以印證宗教儀式在如何具體實踐典章上的規範,與其儀式復振的意涵。

松巴堪布曾就漢僧、藏僧與蒙古僧人及法師暨番人等擁有的祈雨文獻,指出這些地區及人群在祈雨儀式實踐上各有其困難之處。至於清代蒙藏地區的祈雨儀式是否有國家介入倂予以規範,吾人可就內蒙古旱災時乾隆下賜《大雲輪請雨經》一事討論,根據紀錄,內蒙古各地在實踐上的驗證是時靈時否。《大雲輪請雨經》似與松巴堪布等闡述的權威性的藏傳佛教祈雨儀式的關係不甚密切,兩者之間有否存在著競爭關係並不清晰,清代多民族性與祈雨儀式的關聯仍是一個企待追索的課題。

學會日後亦會不定期舉辦專題演講,敬邀關注少數民族議題的各界學人與會交流、共同討論。

 

演講會後學人合影

演講進行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