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與現代中國的形塑」研究團隊成員,為更加凝聚研究動能,
成立「臺灣內陸歐亞學會」,引起學界與社會更大的共鳴,持續深
耕少數民族的研究領域。12
月起將辦理3場學
術活動,歡迎各界人士與會討論。
- 邵雲東演講
時間:107年12月6日(星期四)10:00至12:00
地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大樓703會議室
講題:藏傳佛教的巨型寺院與其創造者 Tibet’s Mega Monasteries and Its Organization Men
講者:邵雲東(Brenton Sullivan)(美國Colgate University宗教系助理教授)
演講摘要:
目前藏傳佛教最為人知,影響最深遠的教派即是格魯派。青藏高原上大多數的寺院和蒙古絕大多數的寺院皆屬格魯派。即便是歷史上世界各地的大型寺院中,格魯派的寺院也首屈一指。目前中國和印度的幾座格魯派寺院可容納幾千僧人,第十四世達賴喇嘛,作為格魯派的代表人物,也盡人皆知。先有學者將格魯派的成就歸功於格魯派創造者的卓識才略或者支持格魯派的蒙古人。但是,目前還沒有人關注格魯派的高僧喇嘛積極且系統地組織和管理他們的寺院和教派。他們是藏傳佛教徒中最為典型的官僚。
由此而生的論點是僧人可以也應該遵守規範化的學習體系、尊崇規範,並身體力行,以此為保護寺院及佛法。他們設計了一個可遵循的解脫佛道或者至少是一個可以預想的傳播佛法的途徑,僧人生活的個個方面也因此受到了這些官僚的監視與控制。這樣以寺院和寺院的規範為主的作法使格魯派變成一個完整並且整齊劃一的教派,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它跨區域的傳教,這種統一性和完整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界定今天影響最深遠的格魯派教派的作用。
- 內陸歐亞影展
時間:2018年12月7日(星期五)14:00至18:00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310311教室
主持人:趙竹成(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教授)
與談人:蔡偉傑(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 主持人開場白(14:00-14:10)
- 影片《祖魯節》放映(14:10-15:20)
- 中場休息(15:20-15:30)
- 影片《獻牲》放映(15:30-16:40)
- 茶敘(16:40-17:00)
- 與談人與主持人座談(17:00-17:20)
- 綜合討論(17:20-18:00)
影片名稱
|
導演
|
發行時間
|
內容簡介
|
片長
|
獻牲
|
劉湘晨
|
2011年
|
一個帕米爾高原的柯爾克孜家庭,透過伊斯蘭重要的古爾邦節的過程,重新檢視個人信仰、家庭關係、社區連結在遷村過程中出現的變化。
|
70分鐘
|
祖魯節
|
劉湘晨
|
2016年
|
新疆衛拉特蒙古人在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慶祝佛教點燈儀式演變而來的祖魯節。過完這節,人人就年長一歲的傳統在現代化的影響下又帶來了多少不同的詮釋。
|
70分鐘
|
導演簡介:
劉湘晨,首屆中國新疆十佳新聞記者,中國百佳電視工作者,中國新疆具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和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12年受聘新疆師範大學,為民族學院影視人類學教授和研究生導師。陸續有十數本專著出版,先後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方交通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及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Willamette University、英國倫敦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新南威士大學和莫那什大學受邀展映並作專題講座,其影視代表作《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為維吾爾木卡姆申報聯合國人類口頭與非物質遺產最重要的影像媒介,《大河沿》提名世界人類學民族學第十六屆聯合大會,《阿希克:最後的游吟》榮獲第十一屆四川金熊貓國際電視節亞洲製作獎和2010年中國影視人類學最佳視覺獎,並被浙江大學、英國倫敦大學等大學和學術機構永久收藏,《獻牲》第十七屆世界人類學民族學聯合大會代表中國主題展映,美國歐亞學會第十四屆年會和英國皇家人類學會第十四屆民族志電影節特邀展映。
- 內陸歐亞田野考察分享會
時間:2018年12月8日(星期六)9:30至12:00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綜合院館270402教室
主持人:蔡偉傑(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報告人:藍美華(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
羅中展(中華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蔡仲岳(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
蕭禕繁(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大腳旅行社業務兼領隊)
- 主持人開場與介紹(9:30-9:40)
- 藍美華報告俄羅斯聯邦圖瓦共和國考察成果(9:40-10:00)
- 羅中展報告中國大陸內蒙古自治區考察成果(10:00-10:20)
- 蔡仲岳報告中國大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考察成果(10:20-10:40)
- 蕭禕繁報告蒙古國考察成果(10:40-11:00)
- 茶敘(11:00-11:20)
- 綜合討論(11:2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