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頁 > 現代中國的形塑研究計畫> 少數民族與現代中國的形塑> 學術活動> [演講]2016.06.25 張啟雄研究員演講:「東西國際秩序原理的差異──『宗藩體系』對『殖民體系』」
計畫簡介成員介紹學術活動
  少數民族與現代中國的形塑


[演講]2016.06.25 張啟雄研究員演講:「東西國際秩序原理的差異──『宗藩體系』對『殖民體系』」
2016-11-23
日期:105年6月25日(六) 時間:14:00-17:00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資料中心二樓 人文中心會議室

本團隊將於105年6月25日(六)下午兩點,甲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資料中心二樓 人文中心會議室,邀請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張啟雄研究員 進行演講,演講主題為:「東西國際秩序原理的差異─『宗藩體系』對『殖民體系』。

演講摘要:

  規範「中華世界帝國」國際體系的國際秩序原理乃《中華世界秩序原理》,相對地,規範西方國際體系的國際秩序原理則是《國際法》。近代以前,中國對屬藩實施《中華世界秩序原理》之(不治治之論)的統治方式,此乃基於民族自治,實行「屬藩正教禁令自主」的地方自治。西方對殖民地實行的統治方式為《國際法》的〈實效管轄領有論〉。西力東漸後,《中華世界秩序原理》與《國際法》開始接觸,並發生國際秩序原理的衝突。其中,中國對屬藩的領土主權歸屬之所以發生紛爭,即因〈實效管轄領有論〉與〈以不治治之論〉的原理爆發根本衝突所致,這就是宗藩體系與殖民體系在統治原理上的衝突。清季列強企圖奪取台灣、琉球、朝鮮、越南、西藏等藩屬、屬土時,提出以《國際法》的「實效管轄領有論」為利器,先在法理上進行「領其地,理其政,徵其稅」的「實效管轄」調查,然後在外交實務上展開國際秩序原理的交涉。中國因施行〈以不治治之論〉的民族自治政策,而提出「屬藩政教禁令自主」的主張,在外交上爆發激烈的中西國際秩序原理之法理論述的爭辯,此乃本文之研究焦點與論證的中心議題。

(摘要引自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79期,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