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長年累積的學術成果,人文中心得到李摩西醫學教育基金會主席李摩西
捐贈15萬美元的出版經費,本年度擬重新打字出版《事略稿本》,增益民國
史研究能量。23日於社資中心展演廳舉行捐贈儀式,雙方正式簽約。
校長周行一亦蒞臨「李摩西先生民國史檔案資料出版研究經費捐贈儀式」致詞,嘉許並感謝此項學術挹注,席間出席貴賓有前監察院院長陳履安、國史館副館長葉飛鴻、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校長廖慶榮,共同見證學界美事。

捐贈者李摩西平素即關心國家民族之公共議題,在今年的3月間,因參與「陳誠與現代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與人文中心結下了機緣,進而達成共識,有意支持推展民國史研究工作。
適逢今年為抗戰勝利70周年,經多次與人文中心主任周惠民討論,並與國史館密切商議,在取得國史館同意授權後,決定由李摩西補助出版經費美金15萬元,優先整理民國27年至34年之《事略稿本》,予以重新打字出版。
《事略稿本》為民國29年起,蔣中正交代侍從室秘書整理其主要工作內容,起自民國16年,終於民國38年,以日記為經緯,按日編輯而成。雖名為「略」與「稿本」,然皆為幕僚人員編纂蔣中正北伐後的言論、文告、信札、日記、實錄,許多資料都屬第一手,是研究中國現代史不可或缺的材料。
周行一表示本校能夠得到國史館授權、捐款人的慷慨解囊,將重要史料轉為研究與閱讀的重要成品,更加充實了本校在民國史檔案資料的底蘊。
國史館副館長葉飛鴻則提及此批史料雖非手稿,然透過函電,仍呈現蔣中正不同的面貌。《事略稿本》印行後,非常受到學界及社會的注目,卻因其為影印出版且多已脫銷而未能普及。藉由此次重新打字出版,期能為民國史研究增添基石,造福學界。
李摩西認為,歷史是痕跡的塑造。如果將蔣中正日記、事略稿本與總統的起居錄共同佐證,就可以顯現出歷史不能被磨滅的真相。
前監察院院長陳履安則是幽默表示,忘記歷史是一個病,擔任醫學教育基金會主席的李摩西,因此而捐款支持民國史檔案資料的出版研究。同時陳履安提醒眾人,無需隨他人話語或思想起舞,知道自己所行之事的意義,才是最重要。
能夠促成本次的學術捐贈,亦表明本校人文中心於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的努力,已獲得各界的肯定,未來將持續擘畫相關專案。
同時刊載於政大校園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