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頁 > 尋求歷史座標點計畫> 106年學術活動> 貼近生活面向做切入 中區研習營多元回饋
 
  106年學術活動


貼近生活面向做切入 中區研習營多元回饋
2018-01-02
第三場研習營活動移師中區,12月7日選定在臺中一中舉辦。

本場次首先由政大人文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張智瑋介紹資料庫計畫緣起。本計畫由教育部國教署委託政大人文中心執行,從課程大綱中挑選出1,000筆辭條,設立為座標點,方便師生在教學/學習時接觸到正確的知識。除了照現行教科書編排分為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領域之外,且臺灣與東亞地區有著地緣上的高度相關性,還依未來《十二年國教課綱(草案)》規劃方向,單獨成立東亞史領域。

緊接著由政大人文中心專任助理林宛璇簡介資料庫的操作方式,並解釋資料庫宣傳動畫的故事,串起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與東亞史四大領域,更藉由發送宣傳品──「小貓頭鷹造型零錢包」給與會老師,期望能藉此推廣資料庫的使用。

由於在臺中一中場次的第二階段純粹由學生參加,所以政大人文中心專任助理許陳品決定以較為輕鬆活潑的方式向學生介紹資料庫。他從學生平常喝的手搖飲料作為引起動機的議題,詢問學生「喝什麼樣的茶?」「冰塊/甜度?」從而帶入資料庫臺灣史組辭條「國際商品茶糖樟腦」,說明臺灣的茶文化以及食用糖的習慣,源自於荷蘭與清治時期,後經過日本與國府的持續推廣,內化進臺灣民眾的精神文化中,一直延續至今,在此基礎上才發展出街邊隨處可見、以茶飲為主的各式飲料店。

鑒於現在學生對歷史較無感,許陳品揀選出資料庫中和2017年有整數年代差的辭條,以「歷史上的今天」之方式回顧。例如距今三十年前的解嚴(臺灣史組「蔣經國與解嚴」)、四十年前的「中壢事件」(臺灣史組「黨外運動與美麗島事件」)、五十年前的東南亞國協成立(東亞史組「東南亞國協」)、六十年前的「反右運動」(中國史組「反右運動」)、七十年前的「二二八事件」(臺灣史組「二二八事件」、「文化衝突與二二八事件」、「二二八事件的責任歸屬」、「二二八事件的改革訴求」等)、八十年前的抗日戰爭(中國史組「七七事變」)、九十年前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中國史組「北伐」)、一百年前俄國發生「十月革命」(世界史組「十月革命」)等。此外,為使學生感覺與生活更加貼近,還特別指出距今四十年前為首部《星際大戰》(Star War)電影問世,與近期某連鎖便利商店集點活動相結合,成功引起學生的關注與討論,將歷史知識與生活內容相結合,這也是本計畫的推動目標。

在向學生解釋歷史事實的重要性時,政大人文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張智瑋以中國大陸拍攝的電影《開羅宣言》宣傳海報與劇照為例,指出開羅會議時的三巨頭實為蔣中正、羅斯福與邱吉爾,片商為強調中共在抗戰的重要性,特地在電影海報中加上了毛澤東,但這反而顯得不倫不類,更由於劇照中有毛澤東騎著駱馬,若觀眾不具備正確的歷史之事,其後未經解釋、辨別,若干年後也許就會出現毛澤東騎著駱馬、穿過沙漠、前往埃及參加開羅會議的謬論。

經過研習營活動,臺中一中學生認為印象深刻,特別是對以茶飲的方式介紹資料庫,以及發放宣傳品(貓頭鷹造型零錢包)的方式,未來將會經常使用資料庫進行歷史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