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10月起,受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委託,執行「尋求歷史座標點計
畫」,於辦理高中教師研習營與高中生工作坊,並建置辭條資料庫,完善
高中歷史科教學資源。
歷史教學往往比歷史研究有更廣泛且深遠的影響,近年來在高等教育推動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的同時,如何回歸教學現場,除了在各大專院校引起思考漣漪,於高等教育的前哨:高中歷史科教學,身處一綱多本的後教改時代,更值得投入更多的資源,不僅是有益於高中和大學的接點揉合,亦涉及學術和社會的相融反饋。因此,本中心以回歸教學現場的核心意識,受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委託,執行「尋求歷史座標點計畫」。
回到一手史料的精神,從閱讀分析的史料中,找到足以支持論點的證據,亦即從教材、教學與學習三個面向,共構以證據為本,以理性溝通為導向,以涵養學生自主性與反省分析能力為核心的教學資源互動平臺。透過「舉辦高中歷史科教師教學教材研習活動」、辦理「高中生課綱研討工作坊」,及建置「歷史科教學資料庫」等三大工作,凝聚在第一線進行高中歷史科教學工作者的共識,並引起高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動能,達成雙贏。

「尋求歷史座標點計畫」組織架構圖
其中歷史辭條資料庫的建置,可謂本計畫的重點與亮點。現今大數據時代下,人人皆可成為自媒體,日常學習時遇到問題,在翻找課本前,學生最常做的可能是上網檢索──谷歌搜尋或是維基百科,因應此數位人文的潮流,選定臺灣史、中國史、東亞史與世界史四個領域,建置辭條資料庫,向高中歷史科教師的備課與高中生升學考試的需求主動出擊。為增加學術研究的影響力,邀請4位在此個別史學領域的代表性學者,分別是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許許姬、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劉維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陳國川,以及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楊肅獻,集結各領域專精研究者撰寫辭條。第一批以1,000筆辭條為目標,期於106年年底前正式上線,相信可作為啟發高中歷史科教學翻轉的重要關鍵。
尋求歷史座標點辭條資料庫:
http://sch.nccu.edu.tw。
要言之,本計畫將以中學教師及學生為主體,達成讓第一線的教學工作者及受教者,實際參與教材規劃與研發的目標;同時,建置可供師生與研究者學習、交流的網路平臺及資料庫。期盡可能消弭社會歧見與對立,取得共識,以完成全民投入書寫教材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