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度「蔣中正先生講座」下半年場次的第一場演講,就特別邀請到林
桶法主任,依其研究專長主講「蔣中正先生在抗戰時期的軍事作為」,盼
在學界之外與社會大眾有進一步的交流。綜觀中國近現代史,八年抗日戰
爭是不可抹滅的歷史印記,林桶法主任將從其長年鑽研1949年前後,那一
段中國內部最動蕩不安年代的心得,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論究蔣中正先生在
抗戰時期的軍事作為,分析其軍事調度以及策略謀劃,還原並釐清中國近
現代史上不可抹滅的變動軌跡。
中正紀念堂場次
時間:103年9月19日
地點:中正紀念堂中正演藝廳
基本上我覺得蔣中正確實是一個堅持民族主義、以國家前途為出發;以打敗日本為其執志的領袖,有很多積極的作為。從剛剛的討論,可以看出幾點,第一,不惜危險親赴前線指揮作戰;第二,他也關心每一個戰區的發展,我最近是在研究統帥部跟前線指揮官的指揮權問題,事實上由整個指揮的系統來講,統帥部的指揮沒有甚麼越不越權,本來就有這個指揮權,居於至高,因為各個戰區譬如第一戰區、第三戰區他在那邊打,根本不知道日本的海軍空軍是怎麼樣,因為他沒有完整的資訊,所以蔣中正必須告訴他們日本現在已經調動了若干的海軍過來,或者若干的空軍打算要轟炸哪裡,而國軍現在打算派多少的部隊去增援。我研究的結論是這沒有所謂越不越權的問題,跟一些過去認為蔣中正越級指揮的想法有出入,或許有些東西有時候可能太過細了,包括營長的調動,營長的調動確實不需要一個總司令或者委員長來進行調動,但是如果從一個大的戰略來講,我認為是無可厚非的,因為你必須要讓前面的人瞭解你要怎樣做才會比較得體,然後日本的一些戰術是怎麼樣。
第三,蔣中正會召開各項的軍事會議,而且每週都主持軍事會報,對每一個戰略各方面是很重要;第四,蔣中正非常重視軍人的教育跟訓練,他覺得基本上要打敗日本人要重視國軍的信念跟教育,其實我研究蔣中正久了之後,我發現他確實有所謂立德、立功、立言的想法,他很想要改變當時很多的問題。我曾經寫過文章討論蔣中正的時間觀,他覺得時間應該要好好掌握,為何大眾沒有時間的觀念,所以就不斷的去演說,而他演說有時候非常的細。現在大多演講超過一個小時,檯下就會有躁動的狀況,但蔣中正最長的演說是三個半小時,他的演說稿大部分都是他自己擬,或由他的幕僚擬然後他自己再做論述。因此,第五他希望透過這樣的演說,來激勵大眾來鼓舞軍隊士氣。
在1931年到1945年的抗戰期間,中國有三千五百萬人死傷,而犧牲的國軍將領超過100人以上,其中很多都是嫡系將領,很多在做抗戰史的學者,大多是受到張學良的影響,認為什麼「一刀兩斧」,蔣中正故意要把嫡系部隊推往前線,反正若是被打敗就順便取消他的建置。我覺得有時候張學良講的話,不見得那麼接近事實。在抗戰期間桂系有沒有被犧牲?當然有;粵系的有沒有被打敗或死傷慘重?當然有,但是請問嫡系的有沒有被日本人打死或犧牲的?嫡系的人數更多。你看胡宗南部隊,中部戰役死的將近一半,你說胡宗南不是嫡系嗎?他是標準的嫡系。我都滿鼓勵年輕人應該多做一點比較深化的學術研究,如此一來才能夠有獨立判斷的精神,辨別對方的發言或說法可能存有問題,否則根本無從反駁對方。

蔣中正在抗戰期間寫了陣中必讀:「嚴守紀律,服從命令;遵守時間,盡忠職務;愛護人民,實行主義;驅除倭寇,完成革命。」我相信這很可以代表他在抗戰時期的中心理念。另外,蔣中正在批示裡很喜歡批龍字形的「可」,我希望這場演講也應該獲得蔣中正先生的認可,因為我抓到他的一些精隨來跟各位報告。然而這麼大的問題要做深入而精細的介紹,其實也不是我能力之所及,只是把我過去所學的東西跟各位做一個粗淺的分享,就教於各位,彼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