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進兩岸交流並厚植民國史能量,人文中心於27-28日與中國中歐國際工
商學院在本校舉辦民國史研習營,邀請總統府資政胡為真、中正歷史系楊維
真主任、中央研究院院士張玉法、前行政院院長郝柏村與國民黨中央委員蔣
方智怡擔任講師,縱橫1949年前的歷史現場。
人文中心與中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共同主辦民國史研習營,為期3天的研習營,27-28日兩天分別在商學院元大講堂與藝文中心舜文大講堂講授,並邀集一系列的大師為來自中國各地的商界菁英開堂授課。不僅是兩岸的學術交流,更是跨界合作的新模式,呼應本校「人文關懷、專業創新、國際視野」的中心理念。

第一堂課,請到總統府胡為真資政與中正歷史系主任楊維真,從第一人稱的視角與史學研究的座標,雙重架構出1949年前的國共內戰,認為內戰沒有誰是贏家,雙方都需要以史為鏡。
第二堂課則是由人文中心主任周惠民,再論黃金十年並剖析德國顧問團對華影響。藉由放映當年西方人拍攝的紀錄片,還原「黃金」的美好或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然而也是一個發展建設的契機,在對日抗戰之前的能量儲蓄。
第一天晚上的民國史交流會,由中央研究院張玉法院士主講引言,身為經歷過澎湖事件的山東流亡學生,與學員進行一場民國史識的熱烈交鋒。對於1949年後的分裂局勢,實在難以斷定其是與非,但發生過的即為歷史。

第三堂課是由行政院前院長郝柏村,再次分享八年抗戰的心路歷程。同時,面對學員的提問,表示國民黨在大陸的失敗,非必然的事件,而這樣的失敗與國民黨的戰略錯誤、蔣介石的判斷失當,以及國軍的重裝行軍都有相關,環環相扣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第四堂課為國民黨中央委員蔣方智怡,以蔣家親族的身份,分享蔣中正先生與夫人的日常生活,提供許多珍貴的照片,帶出許多不為人知的逸事趣聞。對於《蔣中正日記》交由美國史丹福大學暫管作出說明。
最後的學員心得交流,對於此次的民國史研習營,紛紛表示成果豐碩,諸多的疑問與謎團,經由兩天的課程內容,有了初步的答案。人文中心主任周惠民總結:「台灣所有的不只是中國的過去,更存有未來中國可能發展的可能性。不只是得到答案,而是發現找尋問題的開端」,深獲大家共鳴。
政大校園新聞報導:人文中心研習營 助中國商界認識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