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感想
家族故事


  歷史‧餘韻‧百年老校 by 墨客

歷史‧餘韻‧百年老校


曾經我也像一個孩子一樣,喜歡新的衣服、新的玩具、新的書,直到它的光彩不再眩目,它便會如敝屣般地被置於一旁,搭不上我的視線。


是否因為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歡迎,也逐漸接受所謂的古樸、鄉土、傳統,進而懷抱著一種淡然的歷史氛圍?


直到我漫步在居家附近的一所老校,彷彿時光停止了一切; 不知怎地,腦海纏繞的,盡是那些舊有、復古,又泛黃的記憶: 木造平台與日式建築、西瓜頭與三分頭、唐裝與長袍馬褂、祭典儀式與古禮、國父思想與日治皇民論。歷史,很近,也很遠。


我才猛然在悠活的步伐裡甦醒,視覺很重,心靈很輕。


在台灣的街坊巷弄中,有如數家珍的傳統工藝,像草鞋、藤椅、紙傘,或者傳統糖製的玩意兒:畫糖、棉花糖、龍鬚糖、糖葫蘆,還有更多的藝文、宗教、禮俗。我更想說的,其實是一種每個人一定曾經浸淫在一個環境中—校園。


於是,最有歷史層次性的,便是百年老校,它跨越時代鴻溝,穿越時空背景,從小學到中學,乃至大學,像披著一條時光緞帶一般,在歷史的軸上,覆蓋了所有的年代: 這當中,有人在校園畢業了,也確實在人生的舞台上畢業了; 有人走過百年的門檻,正等待一種光榮的儀式與洗禮; 有人仍然在締造百年的延續性,相傳薪火。百年老校,庇護著多少學子,就像三月的桃李,在春風中,搖曳著芬芳,也搖曳著斑駁的校影。


不一而足。從老松國小、深坑國小、新竹國小、豐原國小、鹿港國小、崇文國小、菁寮國小、南大附小、苓洲國小,再到東部山城的光復國小、明禮國小、關山國小、大武國小…; 每一所老校,串起了台灣的歷史,也串起了老中輕三代的情感; 它們依舊佇立在城鄉的街廓裡,穆然地發出震懾的眼神,讓每一位踏查其間的旅人,也有著遙想與懷思的空間。


在老校裡,我瞥見附近社區的耆老,驕傲地伸出滿是皺紋的手,指著曾經孕育自己的地方; 我瞥見日治時期的學生,返回日本之後,不定時捎來片假平假的音訊; 我瞥見所謂的射箭隊、體操隊、劍道隊,在昭和年間,是多麼盛行風光的一項校際交流活動; 我瞥見校園的遷址,在城市的地盤遊移,與老街交織成唇亡齒寒的關係…。


一位客家的范姜女士訴說著:「讀冊實在艱苦,沒錢,要耕田、做裁縫…」; 一位基隆的老居民慨嘆:「我那時陣學生漸漸變多,今嘛擱越來越少…」; 一位嘉義秀香女士說:「學校攏總變啦,該拆的都拆光光囉…」。


我望著那新式的建築,彩色裡透點光,新穎裡洋溢著幸福; 多少日治時期留有檜木 香氣的木造建築,就被硬生生地刨下,歷史的溫存,飄散而沓然;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的磚瓦拼貼; 有多少歷史景致,在現代主義的思維下,摧毀了古典的雍容。


校園的建築,曾在誕生時有過轟轟烈烈,當繁華落盡,祇能在時代的邊緣掙扎、啜泣,竟連一些憑弔也付之闕如…。


 

back...   

聯絡我們相關連結下載專區│瀏覽人次 215131      Design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