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頁 > 出版品> 專書> 新編蔣中正事略稿本> 民國二十六年至三十四年之蔣介石先生
專書人文系列叢書新編蔣中正事略稿本
  專書


民國二十六年至三十四年之蔣介石先生
2022-07-01
主編:國立政治大學人文中心
定價:新臺幣50,000元整(13冊不分售)
簡介: 本叢書係根據國史館出版之《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 本》第一至八十二冊,重新繕打、標號、校正與排版,並經專家學者審 定,以便閱讀、查考。《事略稿本》除摘錄蔣中正個人日記、反省錄與 講 演詞外,更大量節錄函電、公文、重要外交會談及條約內容等,資 料內容 豐富翔實,誠為瞭解中國現代史之一手檔案史料。

《民國二十六年之蔣介石先生》

民國二十六年,各項國家建設次第展開,國家能力緩步提升,實業部也擬定全國產業分配及改進方案之五年計畫。就在此時,日本關東軍侵逼日甚,讓華北特殊化,並扶植內蒙獨立。是年下半年,蘆溝橋事變之後,中日爆發全面戰爭。蔣氏言「在時間上長期抗戰以消耗敵軍外,在空間上應謀國際干涉。」中、日及英、美、德、俄各國對事變應對之外交相關函電與會談內容,本書均多有記載。

《民國二十七年之蔣介石先生》

民國二十七年,蔣中正關心之重點為國際局勢:西歐列強召開慕尼黑會議,英、法採取姑息政策,希特勒氣焰因而日上,俄國則備受孤立。對日關係上,蔣中正仍希望藉由和平談判以恢復七七事變以前之狀態,但另一方面,也主張對俄友好,希望蘇俄能提供我國軍事援助,共同抗日,稿本詳盡說明各項交涉與談判過程。軍事上,政府面臨極大威脅,徐州、開封、廣州、武漢等重鎮一一陷落,蔣中正如何分析戰況,調度部署,書中均可見端倪。

《民國二十八年之蔣介石先生》

民國二十八年,內政上著重西北、西南之治理與開發,如西康省府成立、滇錫收歸中央統制等。國民黨五中全會後宣告第二期抗戰之展開,通電全國實施「國民精神總動員」。此時,蔣介石仍試圖阻止汪精衛投日。國際上,英日在東京舉行會談,歐戰亦爆發,國際情勢詭譎變化。蔣氏言:「英、俄皆各望他國有戰爭,而收漁翁之利也。」蔣介石企圖結合俄國,兩國交涉頻繁,蔣氏多次致函史達林,力促英、美、俄共組抗日陣線。又取得英俄各國借款挹注財政、印度國民黨領袖尼赫魯訪問重慶商議合作等,本書中載有相關往來之過程。

《民國二十九年之蔣介石先生》

蔣中正自言:抗戰已經進入第四個年頭,無論軍事、外交、財政、金融、經濟、交通、物價、糧食以及中共、雲南、四川,皆處於最危急之境地。這一年,政府面對物價飛漲、各地搶米風潮迭起及糧價騰貴等情況,如何平抑物價,取締囤積,保障商人合法營業成為內政主要工作。軍事上,中共之煽惑與新四軍對國軍之襲擊;外交上,中俄、中美關係之發展,以及與美、俄等國在經濟與軍事上之援助交涉過程等。其他,如推行新縣制、汪偽組織成立等,在書中均有詳盡說明。

《民國三十年之蔣介石先生》

抗日戰火方殷之際,內憂外患,紛至沓來,新四軍屢屢不遵國軍號令與紀律,自行行動,迫使蔣中正明令撤銷新四軍番號。日本野心益熾,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發生,國際局勢為之丕變,國府正式與美、英等國結成同盟,宣布對日、德、意作戰。內政方面,因戰時經濟緊縮,民間囤積居奇之現象日益嚴重,政府為充實軍糧與調劑民食,從本年起,改行田賦徵實。此外,政府也召開第三次全國財政會議,並公布改訂財政收支系統,區分國家財政與自治財政,以因應戰爭所需。

《民國三十一年之蔣介石先生(上、下)》

蔣中正自省,認為本年中,經歷了外交與軍事的極大變化,而經濟與內政也有一連串的挑戰。外交上,蔣中正出訪印度、緬甸,並與印度政治領袖甘地、尼赫魯等人會晤。蔣氏本濟弱扶傾之精神,關心印度獨立問題,卻因此使得中、英關係日見緊張。軍事上,派遣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與盟軍共同作戰,寫下中國軍事史的新頁。為解決戰時經濟困難,行政院實施管制物價政策,影響國內經濟甚大;在俄國不斷侵擾新疆之時,盛世才堅定表示支持政府,讓內政稍微安定。此外,美國貸款及軍事援助中國之各種交涉,過程曲折,書中均有詳細記載。

《民國三十二年之蔣介石先生(上、下)》

蔣中正自言:「本年成績,最不良而失敗者,為經濟中之物價不能平定是也。而其成功最大者為外交,實為我國百年來空前之勝利。」本冊輯錄之史料有助於理解這一年在外交上之成果,諸如與美、英平等新約交涉與簽署、蔣夫人出訪美、加,獲熱烈迴響。英、美兩國領袖為解決東西戰場問題,倡議召開四強會議,遂有11月底之開羅會議與德黑蘭會議。蔣中正獲邀參與開羅會議,為中國首次以強國身分,出現於國際舞台。蔣氏也積極參與印度事務,調解英、印關係,顯示中國對國際社會漸負重要責任。內政方面,因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病逝,國民黨召開五屆十一中全會,選舉蔣氏繼任國府主席並兼行政院長,說明戰時領導中心之強化。該年間,蔣中正手撰《中國之命運》與《中國經濟學說》出版,闡述其擘畫國家內政、經濟之理想。

《民國三十三年之蔣介石先生(上、下)》

民國三十三年,國際情勢丕變,原本外交上之樂觀氣氛漸趨凝重,蔣中正自言:「本年之憂患與恥辱實為四十年來所夢想不到之際遇,此年為危險最大而憂患最深的一年,也是國土喪失最廣及國恥最重之一年。」隨戰局的變化,中國與美、英、俄之外交關係隨之牽動。史迪威與蔣中正的衝突急遽惡化,羅斯福與馬歇爾不斷施壓,蔣氏痛定思痛,決心要求羅斯福撤換史迪威;中、英兩國也屢為如何解決戰後印度問題齟齬;中、俄兩國則因俄國支持中國共產黨與屢次侵擾新疆,衝突時生。內政方面,因戰火繼續延燒,財政日益短絀,政府被迫加強管制物價,採取各項緊急措施,影響民生;又為應付中共坐大局勢,不斷提出政治解決方案等。戰後變局,於此時已現端倪。

《民國三十四年之蔣介石先生(上、下)》

本冊為民國三十四年之 《事略稿本》,這一年正是同盟國戰勝軸心國關鍵性的一年,收錄之史料 有助於吾人理解抗戰勝利前後蔣中正的反攻軍事部署、國共問題、中美英 蘇等國的外交折衝和國內外情勢的演變。